科學家找到深海動物攝食微塑膠的第一個科學證據。圖片來源:Michelle Taylor
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近日發表第一個深海動物攝食微塑膠的科學證據,證實距陸地污染源幾千英哩外的深海,也存在長度5公釐以內的微塑膠!研究並與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斯塔福德郡大學的法醫和犯罪學系合作,進一步分析深海動物體內的微塑膠成分,發現全都是來自合成纖維衣物洗濯落下的「微纖維」,有聚酯纖維、尼龍和壓克力纖維等。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和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在大西洋中部和印度洋西南部考察船上工作時,發現深度300至1800公尺之間的寄居蟹、蹲龍蝦(又稱鎧甲蝦)和海參體內存在有微塑膠。
長度5公釐以內的塑膠物體統稱微塑膠,包括隨著合成纖維衣服洗濯或是從漁網釋出進入海洋的微纖維,以及塑膠微粒或柔珠。
此次科學家在深海動物體內發現的微塑膠是微纖維型態,成分包括聚酯、尼龍和丙烯酸(壓克力纖維)。科學家表示,微纖維的大小,跟從海面上下沉到深海中的有機物質差不多,許多深海動物就是以這些有機物質為食。
研究主要作者、牛津大學動物學系博士泰勒(Michelle Taylor)說:「這次的探勘主要目的是搜集深海中的微塑膠沈積物——我們發現數量非常多。由於深海動物會跟這些微塑膠互動,可能是住在上面或是吃掉它們,我們決定尋找深海動物攝食的證據。能在距陸地污染源幾千英哩外的深海發現微塑膠,非常值得警惕。」
在英國下議院環境審計委員會報告指出塑膠微粒造成的環境傷害後,英國政府近期宣布將在2017年底禁用保養品中常見的塑膠微粒。根據委員會的報告,每次洗澡都會讓10萬顆塑膠微粒進入海洋。
顯微鏡下的微纖維。圖片來源:Claire Gwinnett。
科學家用遙控潛水船搜集深海動物。這項研究由歐洲研究委員會(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ERC)和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Natural Environment Research Council,NERC)出資,牛津大學、布里斯托大學、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斯塔福德郡大學法醫和犯罪學系合作進行,確保研究結果未受到外在因素影響。
斯塔福德郡大學法醫和犯罪學系副教授格威内特(Claire Gwinnett)指出:「我們將目前法醫學檢驗纖維的技術用於此次研究,以確認深海動物體內的微纖維的確是攝食而來,而非來自實驗室中的其他來源,結果發現深海動物吃下的物質中的確存在微塑膠。」
參考資料 University of Bristol(2016年9月3日),First evidence of deep-sea animals ingesting microplastics
新聞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node/200288